首頁 > 名家 > 內(nèi)容
羅石軍:投資的核心是要建立大局觀
2022-10-08 20:03:04來源:證券時報
分享到:
民間牛散是市場上頗為神秘的一群人,缺乏專業(yè)投研團隊的他們是如何憑一己之力穿越牛熊、保持投資業(yè)績長期優(yōu)秀的?相信是投資者非常感興趣的話題。為此,證券時報“時報會客廳”特推出“對話民間牛散”系列訪談,邀請多位民間牛散分享投資經(jīng)驗,希望他們的分享,能給大家?guī)硗顿Y啟示。

近期,時報會客廳對話民間投資者羅石軍。羅石軍目前為某高校碩士生導師。入市13年,目前自有資金投資為主,重點關注未來成長空間較大的成長股價值投資機會。


以下為部分訪談內(nèi)容。

證券時報記者:您進入A股市場有多少年了?

羅石軍:我學財務的,2009年畢業(yè)后在券商待過,之后在浙江做過私募,有了一定基礎后再出來自己做股票。在這個行業(yè)差不多有13年了。

證券時報記者:您如何評價自己的投資風格,這個投資風格是如何形成的?

羅石軍:在這個市場中,大家踩過的坑我都踩過,從開始的聽消息,短線打板,各種方法我也都用過。但是慢慢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任何人告訴的你股票,任何人告訴你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,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的盈利模式。這個盈利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,有可能只在一個階段有效。隨著市場的推移,它也可能會失效。所以也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盈利模式。

我現(xiàn)在的風格是做穩(wěn)健的價值成長為主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并不是一家公司好,它就一定會上漲,可能還需要一些催化因素推動,但不管怎樣,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,其實我們做投資也很簡單。所以我現(xiàn)在就是,看這個行業(yè)的天花板是不是足夠高(市場足夠大);然后看這個行業(yè)里的一些龍頭公司技術門檻、核心競爭力,體現(xiàn)出來就是毛利率是否足夠高;并且這個行業(yè)還得有三到五年的高成長周期。還有一點,我喜歡買市值從一百億成長到五六百億這個階段的公司,我覺得這個時期它們的成長最順暢。我之前做過的騰訊,CRO其實都是這樣的邏輯。

我認為,很多公司在幾十億市值的時候是很脆弱的,競爭力、抗風險能力等等都比較弱,當它能在某個細分領域成長到100多億的小龍頭,其實是需要行業(yè)、產(chǎn)品、團隊、管理層具備一定的優(yōu)勢才能走得出來。那么這個時候再從100億到500億,大部分公司會走得比較順。100億-500億可能一家公司要花三年,但是從500億-1000億,可能花一個月的時間就夠了。所有的成長股大牛股,你去看,它都是最后那一倍的增長是最快的,而前面的趨勢是很慢的,因為大家都在觀察,到最后確定性高,進入主升浪的時候是很快的。但是當一家公司走到千億以上的時候我覺得就很難把握了,因為它到了這個程度,基本上各方面都已經(jīng)是龍頭了,比如寧德時代、比亞迪,它在1000多億待了很多年,但是它到1萬億卻很快,一兩年,這個是誰給的呢?和公司自身的努力有關,跟團隊有關,但更多的是時代給的。是因為你處于這樣的風口上,時代給了你5000億、1萬億,不是任何公司都可以的。但是80%的公司從100億做到500億,靠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到的。

歷史上所有的大牛股,中間雖然也會有很大幅度的回調(diào),但是拉長時間來看,賺錢還是要靠賽道里的這種成長股。雖然現(xiàn)在的這個市場對我來說可能不是很有優(yōu)勢,因為熱點題材可能切換得比較快,但也沒必要為此就否認自己的盈利模式,適合自己的就好了。不可否認當你資金做到一定體量的時候,很多東西就會發(fā)生變化。但我是只要投資的公司基本面沒有發(fā)生變化,成長邏輯沒有變化,如果只是因為市場原因出現(xiàn)波動,我最多只會通過倉位控制一下回撤,不會因此而換股票。

證券時報記者:可以理解為是價值投資嗎?

羅石軍:其實也不是,我理解的價值投資所指的價值不是現(xiàn)在的價值,而是未來的價值。所謂的價值投資,很多散戶會認為,現(xiàn)在PE已經(jīng)很低了,是不是可以撿便宜,但它可能就是不漲,所以我認為價值投資看的是未來的價值,而不是現(xiàn)在的價值。

證券時報記者:您說在A股踩過無數(shù)的坑,哪個坑踩得最慘痛?

羅石軍:我印象最深的是,有一段時間經(jīng)常去上市公司調(diào)研,和很多上市公司董秘或者董事長有互動。有一次飯局認識的某上市公司董事長特別能說,在場所有人都被說得非常興奮,甚至都唯恐第二天就買不到那家公司股票了。當時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踩了這個雷。我后來總結原因,主要還是想走捷徑賺快錢,沒有對這家公司了解很透,結果后來這家公司出現(xiàn)財務造假,被證監(jiān)會立案處罰,股價跌得很慘。其實哪怕2015、2016年股市大幅波動對我都沒造成深刻的影響,因為這些是系統(tǒng)性的風險,而踩了這個上市公司的雷并不是市場系統(tǒng)性風險,而是我自己抱有僥幸心理,想在短時間獲取超額收益。這個雷踩得我刻骨銘心,所以后來任何人給我推薦公司,我都抱謹慎態(tài)度。我可以跟你交流,但是一定要符合我自己的選股模型,才會繼續(xù)慢慢觀察一個周期,然后才能入我的股票池。

證券時報記者:回過頭看,如果開始認真研究,能發(fā)現(xiàn)這家公司有問題嗎?

羅石軍:當然可以,我是學財務的,其實回頭看有很多問題,但是人在利益面前,無意間會選擇忽略風險,選擇相信。

證券時報記者:市場中還有很多技術派,是喜歡做擇時的,在好公司里擇時,您怎么看?

羅石軍:擇時很好,但是很多人做不到。所謂的擇時,就需要考慮是因為市場原因造成的下跌,還是因為公司原因造成的下跌?如果是市場原因,那么就是市場犯的錯。要知道好公司通常都不便宜,唯一便宜的時候就是市場犯錯的時候,所以我覺得在A股做這種價值成長股還是比較輕松,因為市場波動很大,時不時就會給你上車的機會。而美股那些頭部的股票是很少回頭的,因為他們機構投資者居多。

所以在A股評價一只股票最好的時候往往就是在市場波動的時候,在市場下跌,而公司邏輯沒有發(fā)生變化的時候,你敢不敢加倉,還是說你想賣掉?這就是考驗你對一只個股理解程度的問題。不要老想著主升浪買,主升浪結束就賣,這是個理想化的狀態(tài)。

證券時報記者:剛才簡單了解了您的投資風格,那接下來聊聊您對今年的行情怎么看?

羅石軍:我很多年都沒有去關注大盤的指數(shù)點位了,我也很少看技術分析,K線基本都是看月線,不看日線周線。今年我覺得投資難度比較大。那么對市場我怎么看呢?我的總體觀點是隨著注冊制的到來,未來的市場注定5%的股票45度角往上走,還有15%的股票震蕩往上走。在我的投資體系里,不管市場中有幾千只股票都沒關系,能夠按照我的方法篩選出來進入我的池子的股票,不會超過一兩百家,在這個池子里我再優(yōu)中選優(yōu)。

也就是說今年市場有很多不確定性,但是我要做的就是在這種不確定性中尋找相對的確定性。至于這些被找出來的確定性短期內(nèi)漲不漲,我覺得不必太在意。我覺得投資最擔心的就是風格飄移。所謂風格的飄移就是,比如你持有的成長股很長時間沒漲,你就放棄成長股去做短線了,這個時候短期你可能很熱鬧,但是只要公司好,風格一定會切換回來。如果你現(xiàn)在拿一部分資金去做短線,就算賺了九筆虧一筆,但是回過頭來看也沒有多少錢,只是看上去熱鬧。但是如果你買入的公司很好,你又是在相對性價比高的時候進去的,最終收益肯定更大。

那么回到擇時的問題,買股票到底什么價格可以買?這個其實沒有具體的位置,而是一個區(qū)間,其實各行業(yè)的估值也沒有一個標準,都是變化的,我理解的估值是沒有標準的,行業(yè)的估值跟景氣度有關,跟市場資金的風險偏好有關。

證券時報記者:對于大多個人投資者來說,沒有專業(yè)的投研能力和信息渠道,如何辨別手里的公司好壞?

羅石軍:作為個人投資者,沒有機構的專業(yè)性和團隊,但是有個方法是大家都可以學的。第一,首先要看公司的研報。當然這并不是要大家跟著研報去買股票。我會要求我的學生每天看十份研報十份財報,有什么好處呢?不管什么行業(yè)的研報,你看多了以后,會知道整個板塊的大致情況、景氣度怎么樣。券商研報雖然有一定的滯后性,但是它的大方向像景氣度之類的一般是不會錯的;你可以了解這個行業(yè)大概處于什么位置,這個行業(yè)的公司大概處于什么階段。第二,財報里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很多東西,比如做成長股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看它的訂單和產(chǎn)能,這兩個從財務報表里怎么去看呢?每個季度上市公司都會公布訂單,在財務報表里有個叫合同負債率,就代表著這個公司未來欠了別人多少訂單,這是個很關鍵的指標;做成長股還有一個重要指標——毛利率,代表公司的競爭力優(yōu)勢。還有一個產(chǎn)能,就是看它的在建工程和支付人工薪酬的變化。比如你今年招了四五百人,那你的企業(yè)為什么要招這么多人,首先肯定有合同訂單,其次肯定在建工程轉為廠房,那你肯定是需要招人的。這些指標在財務指標里都可以體現(xiàn),往往最簡單的東西就是最實用的。

至于如何看一個行業(yè)景氣度高不高,首先看大環(huán)境。比如房地產(chǎn),你看券商有多少會推研報的?你再去看看汽車產(chǎn)業(yè)鏈,新能源、光伏,有多少研報?所以這些都會跟市場景氣度和情緒有關。

通常好的賽道很貴,市盈率高。大多數(shù)人認為市盈率是靜態(tài)的,其實是犯了錯誤定價的邏輯。市盈率是動態(tài)的而非靜態(tài),成長型企業(yè)一定要抓大放小,關注核心而非表面,財報只代表過去而非未來,底層邏輯正確才是最重要的,用合適的價格買入好公司,而不是用便宜的價格買入普通公司。

證券時報記者:很多人也會擔心碰到上市公司財務造假,怎么避免?

羅石軍:不能保證識別出財務造假,但是可以相信常識。比如農(nóng)業(yè),不是這個行業(yè)不好,而是你很難現(xiàn)場去調(diào)研清楚它,所以我很少買農(nóng)業(yè)公司。還是那句話,你買的公司,收市后你能不能睡得著,而不是一旦買的公司跌停,你就到處去問人公司怎么了?這說明你對這家公司不了解。

證券時報記者:看好的方向有哪些?

羅石軍:首先大環(huán)境來講,我認為內(nèi)循環(huán)是個大主題,在這個大方向下再去找確定的方向。那些與個人相關的,門檻不會很高的行業(yè),比如化妝品行業(yè),還是有公司是向上的沒有受到什么環(huán)境影響的。另外一個方向就是汽車,我覺得汽車這個支柱產(chǎn)業(yè)肯定會起來,但是造車企業(yè)這么多,到底誰最后會起來?我不知道。但是在這個行業(yè)里,只要市場足夠大,那么就可以去中間找比較確定的零配件。比亞迪也好,蔚來也好,他們相關配套的供應商是誰?不管比亞迪能不能起來,他們供應商的量肯定是能起來的,所以我是在這些行業(yè)里找相對確定性高的龍頭。還有一個就是國產(chǎn)替代,很多人一看國產(chǎn)替代就會想到芯片科技,其實我對這些不是太感冒,因為國內(nèi)制造業(yè)很多都是代工,貼牌,很多沒有太高的門檻和護城河,沒有絕對的技術優(yōu)勢。所以在這些行業(yè)里,哪怕你服務比別人好一點,售后比別人好一點,哪怕你的原材料比別人便宜一點,問題處理能力比別人快一點,應收賬款回款比別人快一點,這些一點點其實就是你的護城河了。這樣的公司就是制造業(yè)里相對的好公司了。還有化妝品,一個品牌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形成品牌效應的,一個公司只要把品牌和渠道建立,除非出現(xiàn)重大產(chǎn)品安全問題,基本上這種護城河也是其他競爭者很長時間突破不了的,所以消費投資的成功率會比很多其他行業(yè)好很多。

總體來看,我認為投資的核心是要建立大局觀,選擇大空間低滲透率的產(chǎn)業(yè)大趨勢,識別出其中最具價值的環(huán)節(jié)里的領先企業(yè),在進入滲透率快速提升的拐點處買入,然后一直持有行業(yè)滲透率到30%左右,甚至40%到50%,再去尋找下一個產(chǎn)業(yè)大趨勢。無論你多么努力,通常都很難超越采用這種模式的投資方式。二級市場沒有大佬,差別只在于洞悉事物本質(zhì)的能力與快速迭代學習并更新能力。

這個滲透率邏輯要好于國產(chǎn)替代邏輯和逆境翻轉邏輯,二次增長曲線邏輯。因為不是所有的產(chǎn)品中國都能做第一,二次增長曲線也是比較難的,失敗的公司遠遠大于成功的公司,滲透率提升邏輯比較順,一個邏輯能做很長一段時間,行業(yè)的供給側要有門檻,使優(yōu)秀的企業(yè)提升滲透率更具確定性。

中方信富公眾號
更多資訊關注
中方信富公眾號
圖片
推薦內(nèi)容